第93章 私铸铜钱_人在南宋,我与蒙古争天下
弟弟小说网 > 人在南宋,我与蒙古争天下 > 第93章 私铸铜钱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93章 私铸铜钱

  上饶附近铜矿藏量全国第一,号称亚州第一的德兴铜矿场,在南宋时也在开挖,但受限于此时的技术和设备,巅峰期产量还不如信州矿场。

  信州矿场在上饶铅山,后世又叫永平铜矿场,铜矿质量非常好,是国内第二大露矿场,开采极为方便,同时还产出铁矿、铅矿。

  唐升元四年,朝廷在永平西三里处建立铅山场,大量开采观音石地区丰富的铜、铅矿藏。

  到北宋立国后的几十年间,每十几万人在此开采。

  就因为一百多年没有涨价,最终一度导致矿产的罢弃,要不是秦卓重新买入,这矿几乎成为废矿。

  十月二十日,赵与芮在呐口镇江边上,遇到了在慈候的秦卓。

  呐口镇横穿信江,朝廷在此购买的铜料,沿信江送到永平监,铸成铜钱。

  两人骑马在河边,众人远远在身后,江面上船只如云,商贯丛多,但却几乎没有几艘运铜料的船。

  秦卓指着身后可见的铅山道:“我大宋铸钱的有四监,饶州永平监、江州永宁监、江东池州永丰监、福建建州丰国监。”

  “其中,饶州永平监为全国四大钱监之首。以前有280多艘大船只专门供饶州府永平监铸钱用,但在绍兴之后,再不看到慈盛况,如今每也就十几艘船,江面上这些,都是其他商船。”

  信江横贯江西东和西,东连鄱阳湖,来往商贯众多,所以他们看到了大量的船。

  赵与芮这时已经大概明白了南宋铸钱和铜矿的运营,他问:“巅峰期这里铸钱几何?”

  秦卓道:“元丰年间,永平监铸钱年产量高达161.5万缗,为历史最高纪录。”

  按当时的市价,仅用面值一文计,相当于一百六十万两白银,如果有二文三文面值的,则价更高。

  当时元丰三年为整个两宋的巅峰,年铸币五百零六万缗,之后就每况日下。

  赵与芮左右看看,身后的人距离较远,便沉声道:“是不是我们卖多少铜料,朝廷收购多少?”

  “按常理是如此。”

  “如果我们炼到一千万斤,只卖五百万斤呢?”

  秦卓愣了下,片刻后问:“先要交给官府三成,然后还有七百万斤才是卖的,”

  所以如果只想卖五百万斤,那就不能明挖到一千万斤,因为官府还有分成。

  “那要让场监官吏成为自己人才校”秦卓道。

  “这事好办。”赵与芮知道秦卓也曾在这里私铸铜钱,但利润也不高,估计是管理问题。

  “现在私铸铜钱的事多不多?能赚多少?”

  秦卓神情一震,心想沂王真是胆大,果然要私铸铜钱,便道:“到处都是,能不能赚钱,主要看管理和工艺。”

  民间铸钱,历朝历代都有,确实不好管控,而且现在南宋时期更乱,私铸钱的不要太多。

  此时南宋各地非常混乱,金国,蒙古,西夏,南宋,边界盘根交错,像后世山东附近,经常上午归金国,下午又归了南宋,有时又变成蒙古的,等蒙古一走,又归金国,接着又归南宋。

  另外湖南湖北都有这种三不管的地方,所以很多私铸铜钱的人,都是把铸钱的地方安置在这种三不管的地方。

  但南宋这会在江西、福建和浙江是私铸钱最多,产量最高的地方,因为大部份矿场都在江西、福建和浙江等地。

  “像江西兴国大冶县就是以前非常着名的官方铜钱建造工厂,而之后,又为其他地区提供原材料,当地有铸钱历史和传统。因而在其周边却成为了私铸钱币的聚集地。大量的私人铸币工厂就开设在他的附近,有的甚至多达数千人,规模极大,朝廷也奈何不了,因为很多官员都参与其郑”

  “还有在船上铸钱的,若有人追查,直接开船就跑,跑不掉往河里扔。”秦卓以前就是用的这眨

  韩侘胄当权时,他在矿场边上信江上安置了两艘中型船,光明正大铸钱,这是南宋很多型铸钱商用的手段,所以一般产量也不高。

  老韩死后,秦卓就不敢这么干了。

  “钱币注完之后是要进行淘洗和磨砂的工序,因此这些后续加工是需要水参与其中,而在湖上的船只就是最好的加工厂。”

  听了秦卓的话,赵与芮也是大涨见识,古人为了造假钱,真是绞尽脑汁,基本有几种方式,三不管的地方、深山地带、船上,而最厉害的是勾结当地官员,光明正大的搞。

  后世赌船的招数,不知是不是学自南宋。

  他心中谋算了下:“咱们重启铜矿,不能用以前的方式了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d567.cc。弟弟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dd567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